【 花了半輩子才想通,沒有一個女人能「真正準備好」當媽媽】
41 歲韓國女星 #李孝利 近期接受時尚雜誌訪問,提到自己正在養胎。她和丈夫李尚順結婚 8 年,夫妻倆都被外界視為「頂客族」,為何會突然想生,李孝利直言:「我想要體會什麼叫做『無私的愛』。」
李孝利說:「人來到這個世界,就是為了學習不同的事,而很多心靈層面上的學習,是必須要通過『育兒』來完成的,我很想學習只有媽媽能做到的那種犧牲和努力。」
儘管目前李孝利已經過了適合生育的年紀,但她樂觀表示:「我還是會準備生小孩,現在都在吃中藥、做瑜伽調養身體中。如果到時候沒有小孩,我會再復出和大家見面的。」
—
過去專訪不少已婚女性,她們常常告訴我,生小孩是每個女性「性靈成長」的一個大門檻,有些東西當妳沒經歷過,妳會完全不曉得這個壓力會有多大。
但同時,妳也會無法明白這份美好有多麽神奇。
每當有年輕妹妹對我說,「我好恐懼生小孩,我覺得自己沒做好準備」,接著跟我列一大堆條條框框,其實我覺得想這些都挺好,但大家就是頭腦太聰明了,而聰明和智慧,兩者完全不同的,甚至有時候,聰明是會誤事的,大智本該若愚。
有些事情你只能想像,你永遠無法真正體會;很多戒慎恐懼都是你的心魔,一如《心經》裡頭的那句「婆羅羯諦」,講的是一個人如何度到彼岸,說白就一句話:你必須去經歷。
前陣子和同業們吃飯,席間聊到「生小孩會改變女人一生」這件事,現場只有兩個女性同業有小孩,她們頻頻點頭。
其中一位大前輩,她比喻生過小孩的女人是蝴蝶,沒生過小孩的女人是毛毛蟲,蝴蝶知道毛毛蟲是怎樣,但毛毛蟲是不可能懂蝴蝶的。
這句話聽起來像「比較級」,乍聽似乎是某種歧視,不夠宏觀的人可能聽不懂這個前輩的意思,可是我聽明白了,我對這位大前輩說:「姐,我知道妳想講什麼,妳說的有道理。」
—
前輩的意思是,生小孩對女人來說,是一個生理與心理功能發揮到最大值的一刻。
妳沒親身感受,妳會不曉得胎動跟生產到底多麼未知;教養更不用說,你要如何從全部投入到勇敢放手,這段過程也是一場關於「愛」的練習。
與此同時我突然驚覺,如果我順利生小孩還能身心靈不生病的話,這不就是一種飛躍嗎?(講的好像我有小孩就會產前產後憂鬱一樣)
張愛玲與珍奧斯汀,她們獨身一生,兩人都擅長寫原生家庭與愛情,但關於一個母親從生產到養育子女的甘苦,她們是不怎麼寫的,或許她們都明白:有些東西,妳只能看到皮毛,妳不經歷的確寫不出來。
—
我想說的是,我們大概能夠想像一個女子獨身到老(或是有伴到老)的景況。
但我們絕對無法想像成為一個母親的過程,因為妳不再是處理「個體」跟「個體」而已,你是必須和另一個「你創造出來的、曾與你血肉相連的個體」牽扯,慢慢看著他們從被妳懷胎 10 個月產出、起初親近妳、最終遠離妳。
妳會更容易失落,但妳極有可能因此更強悍。
但我必須講個不留情面的話,這段話絕對不是想奉承所有當母親的人,因為關於「母親是一個女人的性靈飛躍」這件事絕對是真的。
可真相是,能打從一開始就很超脫的女人又有多少?
基本為零。
事實上,我們看到很多媽媽從懷孕生產再到把小孩養大的路途中,她們很多都是學不會放手,無法拿捏控制欲,經常無意識做出「自以為對孩子好」的舉動,光看網路一堆正義魔人教你怎麼養小孩就知道了。
很多媽媽,她會因為生小孩而堅強,但堅強過頭反倒是一種強勢。
每個媽媽都在學習怎麼「愛」,而「無私的愛」包含的不僅是創始的給予,更重要地是最終的放手。
—
我早期想法和李孝利一樣,對生孩子是非常謹慎恐懼的,在於我明白我生下他,我就有一個責任要讓他導向一個「願意向善」的人,但同時又得避免自身掌控欲收不回來。
然而真相是,沒有一個女人,她們是「已經準備好」做母親的。哪怕現在一些自詡聰慧的女人在那邊想半天,可真正到來時,她們還是會發現她們並沒有準備好,人生變數太多了。
既然如此,我現在的心態就是,如果你大概知道生育會改變一生,那就學習老子的「順其自然」,從「見山不是山」回到「見山是山」,意即:
我只想要生下我和「心愛的人」的寶寶,我想要那個寶寶擁有長得和我們相似的臉龐,生下後就盡我所能的經濟範圍內養育他,不用想著物質要給他最好,用心且自然地教育即可。
另外,小孩子有小孩子的命運跟功課,你盡力去愛他就好。(這份愛還包含尊重讓小孩處理他的功課,不用幫他擔)
聰明伶俐的女人啊,當妳已經把該想的想完後,請把「大腦」丟掉,聽從妳的「心」,理解經歷才是智慧這件事,我相信李孝利必然是到了 41 歲方才幡然醒悟,原來自己想再多都還是懂不了,她必須親自下場。
當妳發現妳的「心」就是想生時,就請把一切恐懼丟掉,學習化繁為簡、看見事物本質,妳會發現有些事情根本不用害怕。
此時,我相信妳已經準備好成為一個母親了。
—
後記:補充一下,我之前也寫過不少單身女子與談論孤獨的文章,我的想法就是不管單身、結婚或生小孩,全是你個人選擇,沒有哪邊好哪邊不好,一切都是你開心就好,願意承擔選擇就好。
#Adaymag